登录名: 密码: 忘密码了
    设为主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马仁武:清明时节话“袁”、“遠”
日期: 19年04月1期

马  仁武
从上面所列甲金文字的字形就不难看出:“袁”字的基本形体素主要是“衣”和“口”。 
但是,要注意的是,这个“口”不是方形的,而是带弧形的,且左右两竖上面不出头。有时,下面还会带一只“手”,后来又出现了上面带一个象山字头的“止”字;到了殷晩期,又给“袁”字安上了表示“道路”意的“行”旁,即楷書的“辶”傍,这样,就成了“遠”字了。 而原来的袁字则成了人名姓氏专用了,所以,在商周金文里没有出现“袁”字。 那么,为什么表示“远方”“远行”的意思时,要用这个“袁”字呢? 
 下面试析一下“袁”字的由来。 
 首先这个字属于会意字,它起源于古代的一种“死丧之礼”。 
首先从它的主要形体素“衣”字讲起。这个衣不是指一般意义上的“衣服”,而是一件神圣的“玉衣”,即包裹灵魂的“灵衣”,后代被称为“寿衣”。
古代初生下来的婴儿要先穿“玉衣”(注:这儿的玉,并不一定是玉做的衣服),以示“受灵”。因为古代的人相信,人是有灵魂的,所以,生下来马上要使婴儿受灵;那么,一旦当人逝去了,也要给逝者换上“灵衣”,即后代的“寿衣”。当然,寿衣不可能逝者自己来穿,所以,甲文“袁”字的下面那只手就是表示给亡人穿衣服的手。
 再来说说袁字中间的那个“口”。 
 古代人都是象征主义者,连一条领巾中都寄托着生命的神秘。而他们对“玉”更是有着非常执着的信仰。认为玉具有灵性是古代普遍存在的观点,玉器本为“阳(陽)气”的象征。所以,古时候生了男孩要给他佩戴玉饰和让他手握玉器,放置于床上,让他玩玉,称之为“弄璋”,生了男孩就叫“弄璋之喜”了;而生了女孩则让她手捧陶碗或瓦片,卧寝于地,从陶器和大地中吸取阴气,则称之为“弄瓦之喜”。这倒并不是什么“男尊女卑”, 可以说是中华思想中阴阳二元论的自然观念之原始体现吧。
“袁”字中间的那个“口”,因为代表的是“玉”,所以甲金文都不写成吃饭的“口”形而写成略呈圆形。在甲骨文中,这块“玉”有时是还不写出来,因为它是塞在逝者的衣服里面的,有时会写在衣字上、头部处的,这是把玉放在头底下;那么为什么要把玉放在衣服中间或者头下呢? 原来,那就是一块他佩戴了一生的那块玉。 至于“衣”字上的那个“山.止”字呢,则是在逝者的头上面再放上一双备用的鞋,就是篆体“袁”字上部的那个“止”(象征脚、鞋)的形态。用放上草鞋并在胸部挂上玉器,就表示可以送逝者“远行”了。因此,这个字,从字形上看,就像看一段视频影像,一目了然。所以,加不加“辶”和“行”旁,“袁”字就是“远”、“远行”、“永远”的意思,至于《说文解字》把袁字解读成“提着长衣出门远行”、衣上那个“口”代表的是“衣领”等都是缺乏说服力且相当牵强的。 倒是我们在写篆字“袁”字时,要写得圆一点,另外,也别把中间的“口”字写出头了,因为它有别于说话的那个“口”。在古文字里,有很多带“口”和“曰”的字,都和玉有关,和“口”却没什么关系。
至于后来把加了表示道路的“行”旁,楷书作“辶”旁专用作“遠”字,意义就更明确了,“袁”字就作为专用姓氏人名的字并永远失去了“远行”的意义了。(笔者系中国殷商文化学会·甲骨文学会会员)

https://www.chubun.com/modules/article/view.article.php/c64/181552
会社概要 | 广告募集 | 人员募集 | 隐私保护 | 版权声明
  Copyright © 2003 - 2020中文产业株式会社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