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名: 密码: 忘密码了
    设为主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日企撤离苏州实地探访:没活干持续了一两年
日期: 2018/01/13 22:50
新闻来源: 华夏时报

 “这两天进入工作区的工人也不干活了,我今天夜班,打算打个卡后就去睡觉。”1月10日晚间,日东电工苏州有限公司(下称“苏州日东电工”)FPC(柔性印刷线路板)部门员工李娟(化名)告诉《华夏时报》记者,其实像这样没活干的情况已经持续一两年了,因为补偿没谈拢,所以现在很多工人们都罢工。

  据悉,苏州日东电工在今年1月8日被员工爆料“蓄意隐瞒员工,偷偷转移公司资产”后,一方面给出补偿方案并解散偏光片部门,另一方面打算出售FPC部门,但目前这部分员工的补偿方案还未谈拢。

  事实上,苏州日东电工的撤离并非个例,近年来已有多家外资企业关闭了在苏州的工厂,曾经媲美深圳的中国制造业之都、世界五百强企业的聚集地苏州,如今却面临着外资企业相继拔起营寨打马而去,人们不禁要问,“苏州模式”到底怎么了?

  工厂撤离


  1月9日下午,《华夏时报》记者来到苏州市苏虹中路468号苏州日东电工的工厂,这里距离苏州火车站只有20多分钟的车程。

  据了解,苏州日东电工厂区内共有3个制造部门,分别为偏光膜(偏光片)、FPC和新能源。记者在通往偏光膜厂房内部的第一扇门上看到,上面贴着“无良黑心企业转移设备资产、非法解散工厂”的标语,厂房内部一片狼藉,废弃物和带有“NITTO”字样的纸箱扔得到处都是,二楼的员工更衣室内,一名女员工正在收拾东西。

  在三楼一个硕大的办公室内,记者看到十来名员工仍在此办公,他们表示,目前正在做善后工作,过两天也要离开了,但对于偏光膜部门解散的原因并不清楚。

  据记者了解,偏光膜部门500多名员工与苏州日东电工达成了解约协议,补偿方案为“N+1.5”,2018年1-2月的社保补偿以及1.5万元/人的“特别奖”。此外,日东电工还承诺将会在1月10日发放2017年12月的工资,1月15日发放2017年4-9月的奖金,对于年假未休的,将按照“天数×日工资×2”来支付。

  “偏光膜生产线经常加班,上五休二,而我们FPC一直没什么活干,上四休三,现在偏光膜部门解散了,大家都觉得很突然。”李娟告诉记者,“偏光膜部门解散后我们才知道原来公司想把FPC部门卖掉,大家现在都在争取补偿,目前的补偿方案很多人都不满意,所以以刷卡但不工作的方式‘罢工’。”
广告

  “我不清楚工厂这次撤离的原因,FPC生产线还是正常生产的,就是效益不太好,公司方面也只是说要出售FPC部门,没说要关厂。”苏州日东光电FPC生产线的一位课长告诉本报记者。

  苏州日东电工中国官网上对公司是如此介绍的:苏州日东电工是一家生产代表日东电工的先进技术的偏光膜、FPC的公司,成立于2001年7月5日,是日本日东电工株式会社在苏州工业园区注册成立的独资企业,从2002年开始生产FPC,2003年开始设立光学部并生产偏光膜,并在2005年进行过一次扩建。

  而日东电工全称为日本日东电工株式会社,成立于1918年10月,是全球第一大偏光片制造商,与日本住友化学、韩国LG化学一起长期占领市场前三甲。

  “现在偏光片的行情不是很好,行业竞争日趋加剧,整体盈利情况一般,苏州日东光电作为一家老牌偏光片生产厂商,这次解散偏光片生产线可能是出于自身战略的考虑。”一家从事偏光片生产的国内厂商告诉记者。

  根据高工产研新材料研究所(GGII)数据显示,2016年中国偏光片市场总消耗面积1.01亿平米,同比增长17.92%,市场规模约为159亿元,同比增长11%。预计2017年国内偏光片市场规模将突破200亿元。

  与此同时,我国液晶面板厂商的快速崛起也带动了偏光片国产化需求的旺盛,国产偏光片厂商迅速发展。据报道,国内偏光片龙头三利谱、盛波光电(在深纺织旗下)近年都在扩建偏光片产能,国产玻璃基板龙头东旭光电公司也跨界和住友化学合资(东旭光电占股51%),在无锡投资了2000万平米的偏光片生产线。

  对于苏州日东光电此次撤离的原因,1月12日,公司发表声明称,根据事业战略决定停止其部门之一的光学事业部门的生产活动,并将相关的生产业务转移至中国国内日东的其他工厂。为此,公司与员工之间就劳动合同等相关问题已经按照法律法规进行了协商,并在1月8日得到了解决。此外,除了光学事业之外,公司还发展着其他领域的事业,因此会继续开展经营活动,“日东始终看好在中国的发展前景”。

  苏州模式遭质疑

  对于苏州日东光电来说,这可能只是一次正常的战略调整,但此事却引发了大家对于“苏州模式”的质疑。

  2017年1月10日,硬盘生产商希捷科技在中国苏州的工厂正式宣布解散,此前诺基亚苏州工厂、苏州紫兴纸业、韩国三星电子代工厂和苹果供应商等企业也选择了关闭苏州工厂。

  据了解,苏州日东电工和苏州希捷都位于苏州工业园区,而苏州工业园区则是“苏州模式”的典型代表。

  长江产业经济研究院院长、南京大学教授刘志彪认为,在上一轮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中,苏州更多地走的是通过吸收FDI进行出口导向的发展道路,一直站在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起到了排头兵的作用。但是也应该承认,这种引领作用,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自主创新模式,而是属于模仿创新的发展引领方式。可以说,这是中国早年从闭关自守、自力更生走向开放化自主创新的必经阶段。

  “苏州模式以新加坡工业园区为代表,以外商合资、合作、独资等带动经济增长为主要特征,这个模式奠定了苏州在全国大中城市GDP排名靠前的经济地位,然而近年来随着苏州经济转型及产业升级,人工成本、税负成本和企业运营成本升高也是不争的事实,尤其取消外资的超国民待遇,不再享受税收优惠政策后,产业资本肯定是流向税负及人工运营成本都比较低的地方。”上海财经大学500强研究中心宋文阁博士告诉本报记者。

  苏州当地一家上市公司董事长也向记者表示:“苏州在人工成本方面没有明显的优势,而马来西亚、印度(等国家人工成本确实相对较低,但其效率相对也会比较低。”

  在这样的情况下,苏州产业经济转型应该何去何从呢?

  刘志彪表示,在当前新一轮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苏州应该在江苏省创新格局中,尽快把模仿创新的发展引领方式,转型成为具有自主创新特征的新的引领发展模式。苏州有这样的发展基础、条件和环境,也应该有这种努力、担当、勇气和魄力。现在最需要的是,发挥自主创新的引领性作用,或率先建设成为自主创新经济,必须把自身依赖于出口导向型经济发展模式,逐步转变为基于中国庞大的内需市场,构建以我为主的全球价值链的开放型经济新模式。

  公开资料显示,2015年10月,国务院批复同意苏州工业园区率先开展开放创新综合试验,明确苏州工业园区将以打造中国开发区升级版、建设世界一流高科技产业园区、提升国际化开放合作水平为发展目标。2017年10月,苏州市委常委、苏州工业园区党工委书记徐惠民曾向媒体表示,力争通过3至5年的努力,苏州工业园区自主培育2至3个千亿级战略新兴产业,实现新兴产业的引领示范,转型发展跃上新台阶,开放创新实现再出发。

  目前,苏州确实也涌现出了更多的优质企业。据江苏证监局提供的材料显示,截至2017年底,苏州境内上市公司总量已经超过100家,成为继北京、上海、深圳和杭州之后全国第五个境内上市公司超过100家的城市。
https://www.chubun.com/modules/article/view.article.php/c104/174508
会社概要 | 广告募集 | 人员募集 | 隐私保护 | 版权声明
  Copyright © 2003 - 2020中文产业株式会社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