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名: 密码: 忘密码了
    设为主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大隅良典获诺贝尔生理医学奖
日期: 16年10月3期
大隅良典获诺贝尔生理医学奖
中文导报讯(记者 杜海玲)10月3日,2016年诺贝尔生理医学奖揭晓,获奖者为日本分子细胞生物学家大隅良典。消息传来,日本照例是赶速报、出号外、上头条,大学校长在学校网站上发恭喜感言与有志青年共勉,电视台追踪获奖者的家人及寻常生活。与此同时,中国媒体也一片沸腾,重点落在“中国人在抢房子,日本人在抢诺贝尔奖”。

大隅良典,日本东京工业大学前沿研究中心荣誉教授。1996-2009年,曾任日本国家基础生物学研究所教授,主要致力于细胞“自噬作用”的研究。他在有关细胞“自噬作用”的研究中取得了重要成果,为阐明细胞适应环境的机制、“自噬作用”原理及其生理意义做出重大贡献。

“自噬”这一概念最早出现于上世纪1960年代,当时研究人员发现细胞能够消灭自身内部物质,方式是将其包裹进一个膜结构中,从而形成小型囊体并被输运至被称作“溶酶体”的回收机构进行分解。对这一过程开展研究非常困难,这也就意味着我们对其知之甚少。

直到上世纪1990年代,经过一系列出色的实验之后,日本科学家大隅良典利用面包酵母找到了与自噬作用有关的关键基因。随后他开始致力于阐明酵母菌体内自噬作用的背后机制,并发现与之相似的复杂过程也同样存在于我们人类的细胞内。大隅良典的研究,更新了我们关于细胞物质循环的旧有观点,开启了理解自噬作用在许多生理过程中关键作用的崭新道路,如生物体对于饥饿的适应或者机体对于感染的反应。自噬基因的突变会导致疾病的发生,自噬作用机制在一些类型的疾病,如癌症和神经疾病等病症中也发挥了作用。

诺贝尔奖的宗旨是,奖励对全人类有突出贡献的各项知识和研究。从自噬作用机制在癌症和神经疾病等病症中发挥作用而言,大隅良典因其研究成果获奖理所当然。有趣的是,他本人从未将这项研究与“有可能获得诺贝尔奖”联系起来过,他并未有“抢”来一个诺贝尔奖的感觉。

日本人有没有抢诺贝尔奖?从得奖数目来说,大隅良典是2000年至今的17个年度里的第17个获得诺贝尔奖的日本人,而且这17个奖项全部是自然科学奖。至此,日本已经有25个人获得过诺贝尔奖,其中22个为自然科学奖。日本获得自然科学奖的人数,超过了德国、英国、法国,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诺奖大户”。

从历年来日本自然科学诺奖获得者的得奖感言或之后的采访中,人们却很难在获奖者身上找到“抢”的感觉。刚刚获奖的大隅良典表示,因为自己做的研究是基础科学,所以从未觉得有可能获得诺贝尔奖。

因为不喜欢竞争而在基础冷门领域埋头研究,一做28年,最终赢得诺贝尔奖。大隅良典在获奖后记者会见上还表示,他认为“有用”一词是对社会有害的。因为真正有所作用,可能是在10年后,也可能20年后,甚至100年后,社会应该将科学作为文化来认可,而不是立即要求成果。

所以,日本人并没有“抢”诺贝尔奖,日本科学家们只是埋首钻研,成果来得水到渠成。或者说,是日本社会的整体环境比较容易让科学家沉浸于研究中,甚至如大隅良典这样直言,“开始研究酵母,是因为想做别人不做的事情。因为不太喜欢竞争,并且认为去研究些别人不搞的研究并且觉得快乐,那不正是科学的本质吗。我总是想,正是在少有人问津的领域里有所发现的那种喜悦,支撑着研究者。”社会环境与科学精神的结合,使得日本成为这些年来的诺贝尔奖大户。
https://www.chubun.com/modules/article/view.article.php/c147/167016
会社概要 | 广告募集 | 人员募集 | 隐私保护 | 版权声明
  Copyright © 2003 - 2020中文产业株式会社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