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名: 密码: 忘密码了
    设为主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汪先恩:粽子与屈原本来无关
日期: 16年06月4期
中文导报 笔会专栏
积水谭 汪先恩

说实话,我吃上粽子是邓小平当政以后的事,现在的粽子越来越鲜美,今年照例买了好几个品种,有豆沙馅的,有花生馅的,还有猪肉馅的……正在品尝豆沙馅的粽子,竹叶和糯米的清香沁人胃脾,电视里说粽子是老百姓为防止鱼虾吃屈原尸体而发明的。把粽子与屈原的尸体连一起来,顿时味觉顿减。稍加思考便可知,其实粽子与屈原毫不相干。

尽管关于屈原的文学及影视作品很多,而胡适考证后认为屈原只是个传说,不存在这么个人。理由是在司马迁做《屈原贾谊列传》之前的几百年间,没有屈原的任何记载。韩非子讲过很多楚国的故事,如果屈原真的主导过楚国的外交,积极推动合纵抗秦,应不会被忘记。《楚辞》是汉代刘向编的,不少人表示《离骚》等是不是屈原的作品也很难说,连半文盲的刘邦都能哼出“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还有不读书的项羽也能写出“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姬虞姬若奈何?”这种频用“兮”的屈原体,刘向这等辞赋高人创作楚辞文应不在话下。不过我觉得屈原真有其人,因为司马迁是良史,不会凭空杜撰;再说《楚辞》不是小说,刘向没有必要托名屈原来做辞赋,《离骚》等极可能是屈原的作品,当然被修改的可能性大。但端午及粽子应与屈原无关。

端午或粽子如果因屈原而兴,这么大的事,司马迁应会记载,可他没有提及半句,几百年前的事,司马迁也不可能知道屈原跳江的日期;汉代应劭的《风俗通义》,南朝梁宗懔的《荆楚岁时记》都讲了端午的风俗,讲了吃角黍(原始粽子)的风俗,从未提及屈原,只讲如何驱邪强体。把屈原与端午联系起来是比宗懔晚30多年的吴均写的《续齐谐记》,而《续齐谐记》是神话小说集,内容如张华识别斑貍精, 7月7日牛郎织女相会, 5月5日粽子祭屈原,全是编的神话。后世的吴承恩继承发挥了吴均笔法,神话是浪漫之诗,但不能当历史。

屈原是高高在上的贵族,他没有当过父母官,没有直接惠及百姓,一个自谓“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的人,得不到社会认可,就像司马迁说的“不容于世”,在世人眼里就是个疯老头,渔夫既没有同意他的主张也没有挽留他。如果得百姓热爱,可能不会跳汨罗江自杀,即便跳江自杀也会很快找到尸体,根本不需要拿粽子与鱼做交易。就是与鱼做交易,楚国人也没有蠢到在大海里加糖做甜汤的地步,当时人们食不果腹,要投多少粽子到汨罗江才能让鱼不吃屈原尸体?楚国一半的粮食也未必够。再说粽子也不是鱼的食物,如果粽子是鱼喜欢吃的,那钓鱼就应当用粽子。就算粽子是鱼的食物,应当漂散才对,你包起来或放在竹筒里面,那鱼不跟你急吗?况且中国没有食人鱼,遇上食人鱼群,你撒再多粽子也无用,它们只吃肉,一头活水牛都瞬间被啃成枯骨。江河的鱼不啃未腐尸体,只吃腐烂的肉块,腐烂了即使鱼不吃也会腐烂,投粽子毫无意义。这种浪费粮食,污染水源的投粽保尸法极不合理,好像也没有人实践过或试验过。

上次有位市长掉水里了,没见哪位往水里抛粽子。1966年8月4日文学家老舍投太平湖,也没见人在湖中抛粽子,老舍可是世界知名作家,全国政协常委。屈原不过曾是楚地管礼仪宗教事务的厅局级干部(三闾大夫),生前的知名度远不及后世老舍,好在屈原没有碰上与人斗其乐无穷的天体级别君王,仅仅被排挤出权力中心流放民间,而老舍受到疯狂迫害与百般羞辱,受到迫害用自杀来抗争或许可以理解,而屈原被罢官或因楚怀王不采纳自己的建议就自杀,似乎算不上伟大的壮举。屈原死后很久才伟大起来,根据推测,屈原死于公元前278年,而屈原祠始建于唐元和十五年(公元820),相距千余年,后世统治者看中了他几近“君王抽我千万遍,我待君王如初恋”的忠君精神,文人则佩服他的文采,特别是香草美人笔法。

很多学者考证,在屈原之前就有端午习俗,龙很早很早就是南方地域的图腾,祭祀龙似乎靠谱,祭祀的东西祭祀过后就分而食之,包上叶子可防尘防虫,吃粽子和赛龙舟是美食和体育,是快乐的事,目的是驱邪避灾,强健体魄,阴历五月初五,正好水草丰茂,水温适中,吃饱了赛龙舟,生机勃勃,端午就是龙的传人的喜庆节日。

屈原是伟大的诗人,设立屈原诗歌日可以理解,但谁会用欢庆的方式来纪念他跳水自杀?除非吴均的神话小说。

2016年6月9日端午之夜
https://www.chubun.com/modules/article/view.article.php/c148/165493
会社概要 | 广告募集 | 人员募集 | 隐私保护 | 版权声明
  Copyright © 2003 - 2020中文产业株式会社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