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名: 密码: 忘密码了
    设为主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多彩贵州:多民族的共同家园(组图)
日期: 16年01月4期

在中国的版图上,贵州如同一片美丽的秋海棠叶,又像一片碧绿的荷叶,镶嵌在西南的云贵高原东部斜坡。她东接湖南,南连广西,西邻云南,北近四川和重庆,是中国西南腹地一个承启东西、连接南北的陆上交通枢纽、南下出海的重要通道。
 
贵州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山国”。作为中国唯一没有平原的多山之省,贵州又是中国乃至世界喀斯特地貌特别突出的山区,山高谷深,地理环境复杂。但多山的自然环境,冬无严寒、夏无酷暑的气候,也为贵州带来了无比丰富的多样性能源、矿产、生物、旅游等资源。

贵州是一个多民族聚居、和睦相处的地方。中国有56个民族,贵州就居住着49个民族的同胞,其中的汉族、苗族、布依族、侗族、土家族、彝族、仡佬族、水族、回族、白族、瑶族、壮族、畲族、毛南族、蒙古族、仫佬族、满族、羌族等18个民族是贵州的世居民族。

贵州常住总人口约4000万人,少数民族占全省总人口的36.8%。中国布依族、水族和仡佬族人口的95%以上,苗族、侗族人口的50%以上居住在贵州。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古代百濮、百越、氐羌、南蛮四大族系在这里交汇,贵州的土著居民,与从四面八方迁徙而至的汉族和其他少数民族一起,共同耕耘、开发着这片家园。这个过程始于古史传说时代,至今仍然在继续,留下了许多可以辨析的痕迹。如今,在贵州的许多民族村寨中,依然原生态地保留着本民族来自远古的神话、传说、歌舞、习俗、服饰、节庆、礼仪……

贵州各族人民来自四面八方不同的族群,带来各自不同祖先、不同地域的文化背景,但来到贵州之后,都在这里寻找到了适合于自身生存和发展的空间,相互交流、碰撞、融汇,“大杂居,小聚居”、“既杂居,又聚居”,形成了“五里不同俗,十里不同风”、但又“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文化生态。贵州“多元共存、共生共荣” 的多彩文化景观,被形象地称之为“文化千岛”:贵州各民族的独特文化构成了同一片“水域”中的千个“小岛”、万种风情。若是只看这一个个“小岛”,你会发现它们都有各自清晰的轮廓,独特的风景;但在贵州这片“山海”中,这些星星点点、色彩斑斓的“小岛”,却是山山相连,脉脉相通,都植根于这同一片大地;而在远方的天际线上,它们更是浑然一体,成了一道多彩的风景。这就是贵州文化。

当然,贵州这片土地,对于许多从未到过贵州人来说,始终是个不解的“谜”。比起中国的不少地方,贵州开发较晚是不争的事实。基于历史、地理、社会等诸多不利因素的制约,贵州人知道自己的处境,清楚自己身处“不沿海、不沿边、不沿江”的不利区位,既是“边疆的腹地”,又是“腹地的边疆”,可说是事事艰难。贵州人民从不怨天尤人,始终用“人一之,我十之;人十之,我百之”的顽强和坚韧,默默耕耘着这一方土地。贵州社会经济的提升和民族文化的弘扬,需要贵州人付出十倍、百倍于人的努力和艰辛。

《纽约时报》热赞贵州:
2016全球最值得去的地方

近日,《纽约时报》公布了2016年世界上52个最值得到访的旅游目的地(即“必到旅游胜地推荐”),中国仅有贵州和杭州上榜。“全球旅游胜地推荐”是《纽约时报》每一年都会推出的系列专题,主要结合全球旅游市场、旅游专家的意见,评选出当年最具影响力的旅游目的地。2010年,中国首次有城市入选,入选的城市为上海和深圳。

《纽约时报》评价:“原生态的中国山区村寨,尚未经过大规模旅游开发。一直以来,贵州省都是中国交通最为不便的旅游地区之一。正因为如此,与中国最著名的少数民族中心丽江(每年游客量2000万人次)相比,贵州的苗家山寨和侗家山寨保留了不紧不慢的舒适节奏和最淳朴的真实感——至少目前如此。如今,贵州大力开发旅游。2014年末,耗资200亿美元的高铁开通后,广州至贵州20余小时的行程缩短为4个小时。2015年,香港旅行社Bike Aways新增了几条贵州旅游线路,包括1月份的苗族芦笙节徒步旅行。此外,一些高端酒店也在入驻贵州,包括今年早期新开的安纳塔拉度假酒店。(来自 贾斯汀·伯格曼)”

如此中肯客观的评价,是对贵州风景的最大肯定。云贵川本就是三个不可分割的地方,各有独特的文化背景和民族特色,而相对于如今的丽江来说,贵州的山寨、古镇少了几分商业,也多了几分纯粹。贵州至今很多地方仍保持着独特的习俗,如芭沙苗寨仍保持着使用火枪的习俗,被称为“最后的枪手部落”;雷山县每年的苗年,是那里最盛大的节日,斗牛,吹芦笙,跳舞,唱歌,以及当地的传统服饰仍然在穿戴;对于世世代代居住在格凸河穴居部落的苗家人,依然有着徒手攀悬崖的绝技,被称为“蜘蛛人”。

资料显示,2013年贵州省接待游客3.21亿人次,同比增长20.08%;旅游接待总收入2895.98亿元,同比增长22.16%。2015年,全省接待游客可实现3.6亿人次左右,旅游总收入可达3500亿元左右,分别是2010年的2.79倍和3.3倍,旅游业主要指标综合排位列全国15位。贵州省景区从2010年的2家5A级景区18家4A级景区,增长到如今的4家5A级景区和61家4A级景区。

贵州多民族的春节

苗族春节

近代以来,大多数苗族地区都过春节,称为过“客家年”。

过春节时,除预备富厚的食品外,还要杀鸡祭祖,“守岁”、开“财门”,敬“年神”,从月朔到十五都要苏息。在此期间,要举行传统的娱乐活动。

春节中的娱乐活动,各地不尽雷同。松桃苗族春节期间的群众性娱乐活动称为“赶牛场”,重要内容有打秋千、舞狮子、玩龙灯、唱花灯等;黔东南苗族地区一样平常举行跳芦笙、踩鼓、斗牛、赛马等活动;黔西北地区苗族一样平常举行“踩花山”活动;贵阳、惠水一带苗族举行“跳场”活动。


 
布依族春节

春节是布依族最隆重的节日。过去,布依族有些地区以11月为岁首,有的以12月为岁首,即过年是在11或12月。近百年来,逐渐改为以正月为岁首。

新年初一清晨,妇女们争先恐后到井里挑“新年水”,又称“聪明水”。人们认为,谁先挑到第一担水,就会在这一年中得到幸福。正月初二,年轻人穿着漂亮的新衣服到村边、山腰、田坝去玩表,对歌、吹木叶、唱“筒筒歌”、踢鸡毛毽、丢花包等。从农历正月初一至十五,主要是开展各种文化娱乐活动。这些活动有一定的地方性差异,主要有玩龙灯、耍狮子、跳地戏、演布依族戏、唱花灯、打毛聿、荡秋千、踩高跷、打陀螺、对歌等内容,其中,传统的娱乐方式是击铜鼓。

有不少布依族村寨,从正月初一到月底天天都按专门的铜鼓调打击铜鼓娱乐。正月十五这天,有两项重要活动:一是全寨人聚会庆祝,交接保管铜鼓,轮流到谁家,就在这一天进行保管铜鼓的交接仪式。二是以酒、肉祭祖,吃“油团粑”。“过大年”,象征一家和睦团结和春节圆满结束。


 
彝族春节
 
彝族年,彝语称为“库斯”,“库”即年、“斯”即新,意思是新年,是大小凉山彝族传统的祭祀兼庆贺性节日。“库斯”一般选定在农历10月,庄稼收割完毕的季节。彝族年为3天。彝族年的头夜叫“觉罗基”,过年第一天叫“库斯”,第二天叫“朵博”,第三天叫“阿普机”。彝族聚居的村寨,从农历10月16日开始择吉日过彝历年到30日完。
 
各地择吉日有差异,公历时间有的在上旬,有的在中旬,有的在下旬。各村寨过3天彝历年。所以有着彝历年过一个月的诠释。彝历年带有庆祝当年、祭祀祖先和祈求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六畜兴旺,万事如意。
 
为什么在农历十月过年?相传有两种原因,一是彝族历史上有十个月为一年的历算。按这历法计算,十月份为年终岁首,正当过年,故习惯上又称“过十月年”。二是因这个时候,彝族地区庄稼收割完了,五谷丰登了,农事空闲,正宜过年。


 
土家族春节

过年是土家族人最重要的节日,从内容到形式比土家族的其他节日都要隆重,持续时间也最长。土家族过“赶年”的习俗传承至今。土家年(土家语:起老嘎卡)是土家族最为重大的节日。时间是腊月大二十九,腊月小二十八,因为总是比汉族提前一天过年,故称为“赶年”。

具体分三个阶段:一是准备阶段,即从腊月二十三开始到过“赶年”这天,每天都有具体的安排;二是敬神阶段,即在过“赶年”这天的下午3时左右,按照顺序先后敬供历代祖先、彭公爵主、灶神、土地神、四官神、门神等神灵;三是正式过“赶年”,即全家男女老少共吃团年饭,边吃边唱祝酒歌,一派热闹气氛。吃完团年饭后,全家在火床上围着火炕烤旺火守年,刚进凌晨便开始燃放鞭炮、挑水、推磨舂碓……

土家族的“调年会”,一般从正月初三开始,连续举行几天几夜,最热闹的是跳摆手舞,同时还要举行地牯牛角力、抵杠斤和蛤蚂抢蛋等。摆手舞会是土家族比较流行的一种古老舞蹈,包括狩猎、军事、农事、宴会等70多个舞蹈动作,节奏鲜明,动作优美,舞姿朴实,情调健康,不用道具,有着鲜明的民族特色和浓厚的生活气息。

贵州民族服饰:无字史书
 
贵州少数民族的服饰至少有上百种,不仅款式丰富多彩,制作技艺精巧,而且内涵深邃广博,堪称“无字史书”,体现了各个民族的审美观念,凝结着广大少数民族群众的聪明才智。不仅各个民族各有不同的服饰,而且同一民族中也因支系不同而在衣装穿戴上有一定的差异。

贵州少数民族服饰有其共同点:喜尚青,重素雅,妇女多系裙,爱着银饰。男子服饰以对襟衣、宽脚裤、包头帕为主。 各个民族的服饰及头饰又各具特色。

苗族:妇女服饰仅在贵州境内就有上百种,总的说来是于朴素之中追求华丽重彩,以刺绣、挑花、蜡染为主要工艺,佩戴贵重银饰后显得富丽堂皇。男子畜发包头巾,身穿无领、大袖、宽裤脚服装,腰带束身,冬天缠裹。

布依族:女性具有浓厚的民族特点,多穿短襟长裤,配有栏干花纹装饰,也有穿裙的。喜欢蜡染,领、肩、襟、袖、衣摆都镶有花边。地区不同,服饰也各有异。包头帕,盘围腰,妇女喜欢银饰等。男性式样简单,与汉族大致相同。

侗族:分南北部服饰,南部服饰接近古代,妇女穿裙束髻绑腿;北部一般穿短衣长裤。

彝族:服饰与四川凉山彝族的服饰不同,和云南彝族的服饰近似:着长袍,缠包头,颜色重青黑,有绣花装饰。

水族:妇女着长襟衣,包头帕,系长围腰。

土家族:妇女穿左襟大褂,挽髻包头。

仡佬族、回族服饰与汉族的服饰近似。但回族做礼拜时,男子要戴小白帽,女子则用毛巾盖头。

瑶族妇女束髻系裙,在荔波一带,男子上穿青衣,下穿及膝白短裤,别有情致。 


 
苗族剪纸艺术

黔东南苗族称剪纸为“剪花”、“苗花纸”。在长期的刺绣实践中,艺人们发现用剪纸图案来代替在绣面上描绘图案,可以准确无误地不断复制,既省工又省时,同时也能保持绣面的干净洁亮,从此,她们就把剪纸图案作为刺绣艺术的“蓝本”。为了保证刺绣的质量,苗族妇女们把她们的聪明才华和喜怒哀乐等审美观融人到剪纸图案中,使之与众不同,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

苗族民间剪纸形式灵活多样,各具特色。如“中心构图式”,艺人主要在画面中心表现主题,四周讲究相应的对称协调,用不同的花木草虫来装饰搭配。这与“不完全对称”式那种以中轴为坐标,以量的平均分配来使画面产生稳定感、层次感和节奏感有所不同,突破只讲求统一,不讲求变化的单调刻板的构图形式。

贵州美食文化

贵州菜又称黔菜,由贵阳菜、黔北菜和少数民族菜等数种风味组成。在明朝初期,贵州菜已趋于成熟,许多菜式都有600多年的历史。 贵州菜肴的一大特色就是酸。贵州有“三天不吃酸、走路打蹿蹿”的民谣。酸菜家家腌制,食之开胃消食。酸汤则有爽口提神、杀菌消毒、去油腻化脂肪、健脾防结石的功效。酸菜的腌制主要原料为萝卜、白菜、卷心菜等。酸汤的制作又分菜类酸、鱼类酸、肉类酸、米类酸等,完全靠生物自然发酵而成。

https://www.chubun.com/modules/article/view.article.php/c1/163335
会社概要 | 广告募集 | 人员募集 | 隐私保护 | 版权声明
  Copyright © 2003 - 2020中文产业株式会社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