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名: 密码: 忘密码了
    设为主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蓝光二极管为日本再赢诺贝尔奖
日期: 14年10月3期

获奖后,赤崎勇和天野浩在日本出席媒体见面会。共同社照片


中村修二教授。


中文导报综合新闻(记者 孙辉) 2014年诺贝尔物理学奖于10月7日揭晓,三位日本人科学家因带来了人类照明方式的革命而获得了该奖项。瑞典皇家科学院在颁发的荣誉状中说,有人已经制造出了红色和绿色二极管,但如果没有蓝光二极管,就无法制造出白光。

2014年的物理奖获得者为日本的赤崎勇和天野浩,以及加州大学圣芭芭拉分校的中村修二,因为他们“发明了高效的蓝光二极管,带来了明亮而节能的白光源”。三位科学家将共享110万美元的奖金,颁奖典礼将于12月10日在斯德哥尔摩举行。

85岁的赤崎勇博士在名城大学和名古屋大学任教,54岁的天野浩来自名古屋大学,他们二人是日本人。60岁的中村修二是日裔美国人。这三位科学家既进行了合作,也展开过单独研究.20世纪90年代初,他们找到了一种从半导体中制造蓝色光束的办法。他们的工作催生了一个全新的工业领域。负责甄选获奖者的委员会称,发光二极管(或称LED)将成为21世纪的主要光源,正如白炽灯照亮了20世纪那样。瑞典皇家科学院称,“他们完成了别人没有做到的事情。”

诺贝尔物理学奖结果公布后半小时,赤崎勇就在位于名古屋市内的名城大学内举行新闻发布会,日本NHK电视台对此进行直播。赤崎勇在记者会上表示:“有一半是惊喜,没有比获得该奖更高的荣誉了……我从来没想过自己会得奖”。中村修二则在接受日本媒体采访时表示,“我认为这件事证明,对年轻人来说,只要努力,谁都会有这样的机会。”

日本各大媒体在第一时间对此事进行报道。这是继2012年京都大学教授山中伸弥获得诺贝尔医学或生理学奖之后再次有日本学者荣获诺奖。至此,日本诺贝尔奖得主人数上升至22人,其中10人获得物理学奖,显示了日本在物理学领域的实力。日本首相安倍晋三7日晚向赤崎勇致电,称“每个日本人为此非常自豪与喜悦。”安倍表示“(蓝光LED)从开发到大量生产,都由日本人带头实现,这向世界证明了日本学术水平之高。”

瑞典皇家科学院在声明中提到,阿尔弗雷德•诺贝尔的愿望就是,诺贝尔奖被颁给那些为人类造福的事物,声明还指出,世界四分之一的电能消耗都用在了照明之上。声明称,这个奖项更重视发明而非发现。

设在伦敦的世界性科学机构物理研究所(Institute of Physics)负责人弗兰西斯•桑德斯也同意这些看法。她在一封通过电子邮件做出的声明中指出,2015年是“国际光年”。她说,“这项物理研究正在产生大规模的直接影响,它能帮我们保护环境,而且正应用于我们的日常电子设备。”
在消耗同等能源的情况下,LED灯泡能产生四倍于荧光灯、近20倍于白炽灯的灯光。LED灯泡的使用寿命也更长,是荧光灯的10倍、白炽灯的100倍。

目前,发光二极管已经十分普及,在日常生活中的智能手机,以及电视、激光器和光存储装置中均有应用。而它们的未来更广阔。“LED灯非常有望改善全世界逾15亿未用上电的人的生活质量,”诺贝尔委员会说。“因为电源要求低,各地的低价太阳能便可带动LED灯。”

1962年,伊利诺伊大学的小尼克•霍洛尼亚克(Nick Holonyak Jr.)发明了首个红光二极管。他把LED称作“终极之灯”,因为“它本身就是光”。红色和绿色发光二极管已经普及很长时间了,但之前没人知道如何做出蓝色发光二极管。若要发出白光,则需要用蓝色发光二极管与其他发光二极管混合。进入光波的信息量会随着波长的缩短而增加,这使得蓝色成为传输信息的颜色。

这正是独立工作的新一届获奖者的研究领域。其中的关键是培植高质量的氮化镓结晶体,这是个令人担忧的过程,让很多研究人员头疼不已。氮化镓结晶体是用于产生蓝光的一种半导体。


上世纪60年代末,还是东京松下研究室一名年轻的助理研究员的赤崎勇,就开始尝试培植这种结晶体。直到1986年,他和那时还是他的研究生的天野浩,才成功地在一层覆盖着氮化铝的蓝宝石上培植出了高质量的结晶体,并发现用电子束对其进行扫描时,结晶体的性能会提高。后来,他们的工作带来的使用费,为建立一个全新的研究所“名古屋大学赤崎纪念研究馆”提供了资金。

当时任职于化学工业和制造公司日亚化学工业株式会社(Nichia Corporation)的中村修二在其他两名科学家的方式上进行了改善,成功地培植出了自己的结晶体。2006年,他因为发明出了首台高效的蓝光激光器,为蓝光播放器等开辟了道路,而被授予千禧年科技奖的100万欧元奖金。

日本走过的诺贝尔奖之路

历史上,日本人诺贝尔奖之路并不顺利,最早被提名诺贝尔奖的日本人,是北里柴三郎和野口英世。但1901年的生理学或医学奖只单独颁给埃米尔•阿道夫•冯•贝林,而忽略获奖论文的共同作者北里柴三郎。

1926年,诺贝尔奖决定将医学奖授予丹麦病理学家菲比格,因为他“发现了致癌病菌, 从而使人类对可怕的不治之症——癌的研究和防治进了一大步”。与此同时,最初发现并实现人工诱发癌症的山极胜三郎、市川厚一被忽略。事后,菲比格的“癌症寄生虫起源说”证明完全错误,但诺委会并未收回颁奖,如今的“诺贝尔奖癌症研究”中,菲比格被完全删除,由山极胜三郎取代之。

日本著名作家村上春树曾多次进入诺奖候选人名单,却多次落选,连日本人都笑称他是“领跑书榜、白跑诺奖”。尤其是2012年,中国作家莫言在与村上的诺奖竞争中胜出。

日本高度重视科技立法,有关科技的法律法规多达200多部,内容涉及科技行政部门、科研机构、科技咨询机构的设置和组织方面的法律。1995年,以《科学技术基本法》的颁布为标志,日本开始进行科技体制改革,日本政府提出“科学技术创新立国”的战略目标及相应的政策措施。日本科研经费长期居高不下,已占GDP的3%以上,在世界上都首屈一指,就算2008年遇到危机时刻也未改变。

历史上日本一直是亚洲在美国留学生人数最多的,日本明治维新以后,高等教育主要照搬德国模式,日本的研究型大学始终是把目光投向世界前沿。在学习西方国家上,日本比哪个亚洲国家都用力。美国以344位诺奖得主独步天下,日本确实找了个好榜样!

2002年日本科研人员总数为72.8万,仅次于美国,居世界第二,按人口数比例位世界首位。此外,日本人向来以工作热情高而闻名,吃苦耐劳,科学家更是如此。耐心、坚持,日本科研人员数十年研究,安于科研,乐于科研。下村修教授1961年发表论文,47年后的2008年才获得诺贝尔化学奖,他和研究人员在此期间采集的水母研究标本超过300吨。此次获奖者赤崎勇教授1973年已正式开始LED的研究,《产经新闻》称其为“荒野里孤独的前行者”。

https://www.chubun.com/modules/article/view.article.php/c127/155685
会社概要 | 广告募集 | 人员募集 | 隐私保护 | 版权声明
  Copyright © 2003 - 2020中文产业株式会社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