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名: 密码: 忘密码了
    设为主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上海:实现“中国梦”的地方
日期: 12年08月4期
上海:实现“中国梦”的地方
2012年上海国际英才创新创业活动周开幕式


——上海打造国际人才高地采风录

《中文导报》记者 杨文凯

编者按:睿智齐聚上海,激情共创未来。以“推动上海创业精神”为主题的“2012年上海国际英才创新创业活动周”,8月6日在上海市奉贤区开幕。包括《中文导报》在内的十余家海外华文媒体应上海侨办邀请,参加了“海外华媒看上海”系列活动。短短几天的采访交流,让人看到了上海引才聚才活力,和争取国际化人才的长程眼光和远大战略。

海归女强人落户上海创业奉贤

陈瑶,女性,上海朗能动力电池有限公司总经理。

陈瑶在澳大利亚获得电化学材料专业博士学位后,于2005年回国出任上海朗能总经理。上海朗能坐落于素有“敬奉贤人、尚贤尊才”传统的奉贤区,成立于2001年10月,2003年4月正式投产,目前正致力于成为全球新能源动力电池的领军企业。

谈及为什么会选择回国、落户上海奉贤创业,陈瑶回答得非常坦率:当年人在澳洲时就有非常强烈的感受,尽管可能不了解奉贤,但说起上海谁都知道,上海有非常强的品牌效应。陈瑶和创业伙伴们之所以选择奉贤,出于机缘巧合,但也有一些现实理由:首先,上海的其他区县集中了不少特大型和大型企业,而奉贤是后发经济,集中了很多中小企业,奉贤区的领导更关注中小企业的发展;其次,奉贤靠近海边,地理环境和人口密度接近国外,非常适合于创业和居住。

回国创业后,陈瑶对上海和奉贤的创业环境、人才政策、行政服务等赞不绝口。首先,奉贤区政府部门提供一条龙服务,简化手续过程,降低程序门槛,极大加速了企业的创业和发展进程;其二,奉贤政府关注人才引进工程,由区组织部和人力资源保障局等领导与海归人员一对一结对子,切实解决实际困难;其三,政府不仅提供政策解读,更推动政策落实,对于携带技术、自筹资金回国创业的技术型人才,通过政策解读来帮助解决资金需求,很好地推动了产业化进程;其四,奉贤区的各级领导以办实事为主,为技术出身而缺乏管理经验的归国创业人员提供了管理培训服务;其五,在生活、就医、孩子就学等问题上,政府提供了“人才卡”、“医疗卡”等配套服务,使得创业团队生活无忧,能够安心地在奉贤这块土地上做点事。

陈瑶表示,公司从事的新能源事业还在初创阶段,企业还没有给地方政府带来更多税收贡献,但奉贤区领导非常理解。他们说:我们放眼长远,海外人才回国孕育产业,培养市场,需要时间。

海归陈瑶的创业故事,以及在创业过程中得到的政府协力和政策支持,在上海有成千上万。8月5日-10日,在奉贤举办“2012年上海国际英才创新创业活动周”期间,各行各业的海归创业故事层出不穷,感人至深,也成为上海推进人才强市战略、构筑国际人才高地、营造人才发展综合环境、放大“千人计划”引才效应、实现“创新驱动、转型发展”城市大战略的明证。

海外华文媒体与奉贤海归创业人士座谈。

上海是实现“中国梦”的地方

在8月6日创新创业活动周的开幕式上,上海市委组织部副部长王瑜就“上海建设国际人才高地”大课题进行了详尽的解说。

据统计,截止2011年末,在上海工作的留学人员有9.5万人,长驻上海的外国专家有8.1万人。从1998年1月至今,上海从海外引进人才31713人,其中归国人员12717人,外国专家18152人,港澳台专才844人,留学人员创办企业4300余家,注册资金超过5.7亿美元,上海已经成为海外留学人员回国工作和创业的首选城市之一。83.4%的留学生表示,受吸引回国的主要原因并非各地争相出台的特殊政策,而是改善引才纳才综合环境的系统工程。上海在这个大系统工程上显示了六方面优势:1、上海的区位优势和交通优势明显;2、上海的从商环境良好,以诚信、敬业、精细的职场文化和海派文化而闻名;3、上海的法制环境比较规范;4、以证券、期货为代表要素市场比较发达;5、社会事业走在全国前列,全市有普通高校66所,国际学校32所,三级甲等医院23家;6、城市生活比较文明时尚。

更重要的是,上海宏大的城市发展战略为人才提供了舞台。上海人才的经济发展贡献率为36.7%,全国第一,人才发挥作用的舞台越来越宽广。目前,上海的资源环境已经接近极限,上海的发展必须减少对劳动密集型、重加工型、房地产、投资驱动产业的依赖,所以重视人工智能和数字技术的“创新驱动、转型发展”成为新的战略目标。

截止2011年底,上海的人才资源总量不断扩展,包括“千人计划”285人,“杰出青年基金”333人,“长江学者”215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285人,上海领军人才707人,等等。不过,上海的人才资源主要集中在科教文卫领域,在国际金融、国际航运等方面的人才资源瓶颈仍很突出。

上海在2010年颁布了《上海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设定人才发展方针:“人才优先,国际竞争,创新机制,优化环境,以用为本,服务发展”。具体的人才发展目标是力争到2020年成为聚集能力强、辐射范围广的国际人才高地,成为世界最活跃的地区之一,为落实人才强国战略发挥先导作用。为此,上海的人才战略布局四管其下:一、瞄准世界前沿,推进人才国际化;二、突破发展瓶颈,建设人才实验区;三、聚焦服务经济,实施人才大工程;四、放眼全球市场,配置人才新资源。

自2003年至今,上海已经实施了三轮“万名海外人才集聚工程”,实施了中央和上海的千人计划等。市区财政和用人单位在生活资金、创业资金、居留证、住房、医疗、入学各方面都给予优惠,努力打造一个“人才聚集、资本聚集、产业聚集”的大上海。

海归回国创业的得与失

杨光明是浙江温州人,2008年从新西兰回国二次创业,最终选定在奉贤创立上海飞浪气垫船有限公司,汇聚海外先进的气垫船技术,以独有的高科技进军国际和中国市场。

杨光明在2000年去新西兰陪儿子读书,2008年回国创业时已经年过50岁了。他带着项目走了全国17个地方,最终还是选择了“投资乐土、生活天堂”的奉贤。谈到上海的人才优势,杨光明如数家珍。首先,在上海可以招聘到与船舶有关的专家和人才担任企业顾问;其次,上海是海陆空铁高度发达的城市,原材料采购、客商来访、产品外运及其方便;其三,上海的商业成本低廉,劳动力素质高;其四,上海政府高效廉政,办证手续简便速度快。

在奉贤政府和侨务部门的协作安排下,杨光明摆脱后顾之忧,全力发展飞浪气垫船,目前已经申请了24项专利,去年底获上海技术经济委员会特等奖,近年还将申请高新技术称号。回国创业短短四年,上海飞浪已经成为中国气垫船领域的“领头羊”,成为中国唯一一家集研发、制造、培训、销售、维护与一体的气垫船专业公司。

上海飞浪气垫船试航平台

位于张江高科技园区的上海河马动画设计股份有限公司,也是一家典型的海归创业、追逐梦想的企业。公司CEO、创业者徐克虽然从小喜欢画画,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金融系。1990年赴美留学就读金融MBA,毕业后从事投行工作长达10年。2000年,徐克回到中国,经历了短暂的职业过渡期后,他重新回归梦想,于2003年创立了上海河马动画。在“坚持原创、做好的作品”的核心理念引导下,河马完成了大量原创项目的孵化,形成了高效率的3D动画电影制片能力,在国内外获奖无数。2010年,徐克做中国人自己的原创动画和大片,执导电影《超蛙战士》荣获天下动漫风云榜“十大年度动漫新锐奖”。

上海河马动画原创的“超蛙战士”

在提倡“自主创新、集群发展”的张江高科技园区,象“上海河马动漫”这样的海归企业不少。同样位于浦东张江的博通集成电路有限公司,董事长张鹏飞本人入选国家“创业千人计划”,公司在无绳电话领域做到了世界第二。

张鹏飞说,2002年回国创业时跑了很多地方,还是觉得上海好。上海是一个转化起来容易、非常西化的城市。上海的国际知名度和国际形象可以为企业加分,富有说服力。2005年成立公司后,就感到上海政府部门的透明度和效率非常高,对于企业而言,这意味着可预期性和做事靠谱。

当然,回国创业也会冒风险,一方面是个人的动态空间从2英寸扩大到2英里,另一方面是创业者能否承受失败,这是最大的顾虑。张鹏飞说,有地方政府和职能部门提供支持和帮助,让企业跌倒了能够再站起来。对于众多海归创业者来说,前几十年为生存而活,后几十年应该为理想而活。

参访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

 

与同济大学的海归专家座谈

科研院校成海归人才高地

上海的高校、研究所,已经当仁不让地成为吸引和聚集人才的高地——那里既是海归人才发挥作用的大舞台,更是上海实施创新驱动和产业提升的原动力所在。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和同济大学就是这样的人才高地。

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由8个研究所和3个研究中心组成,拥有科技人员1135人,体现了很好的研究基础和集团规模。其中,两院院士25人,美国科学院院士2人。据介绍,上海生科院与海外科研单位共建了6个研究所,五位所长是外籍,开放程度可见一斑。近年来,上海生科院招聘的科研人员,特别是研究组长,几乎100%都有海外留学经验,目前仍在源源不断地吸引留学人员回归。

在与部分海归人员的座谈中,《中文导报》了解到:大部分留学人员选择海归,都想在事业上有更大发展。2008年金融风暴之后,美国的同事们大都处于风声鹤唳之中,而回国人员在上海生科院获得研究资助的强度和力度都很大。生科院的研究平台非常出色,足以让科研人员做出一些与国际水平相当的成绩,海归人员的主流非常乐观。

也有人提到,刚回国时,也经历了二次文化冲击,但当年担忧的事都没发生。科研事业起步的最初几年很重要,年轻人想做的事很多,但缺少资金和人力协助。生科院为海归人员提供了良好的工作和生活环境,起点比较高,推动他们在事业上尽快起步,在生活上也完成了从国外到国内的转型。在上海,在生科院,人才汇聚,影响力倍增。对于海外留学人员来说,目前的问题不是想不想回来,而是能不能回来。

著名的同济大学刚刚迎来了建校105周年和中国第一所大学实施工程教育100周年纪念。同济大学在短期内出现了两位部长——前校长吴启迪出任教育部副部长、前校长万钢现大任科技部部长,这在中国高校绝无仅有。同济大学在建校百年时,恢复了与德国和欧洲的全面交流,也恢复了综合性大学的建构。

目前,同济大学是中国汽车工业的重要研发和制造基地,嘉定校区构筑了以地面交通工具为主,以汽车为龙头的现代装备制造学课链。同济大学的汽车学院、新能源汽车中心、中国第一个“汽车风洞”等,都是国际一流的研究基地,主要负责人章桐教授就是留德回归专业人才。

章桐教授,安徽人,1977年入读清华大学汽车工程系,1984年在读同济大学留德预备部,1986年留学德国柏林工业大学汽车研究所,攻读六年,1991年底拿到博士学位。1992年-2005年底,一直在福特汽车公司欧洲研发中心工作。在2006年初回国之前,他已经在德国待了20年。章桐教授回国后,在汽车研发领域大显身手,因为工作与兴趣相一致,做得非常顺手。章教授认为,国内的大环境和体制营造了吸引和使用人才的良好氛围,而做汽车研发因为有了团队的支持和技术平台,较易出成果,同济大学对海归的支持力度大,在住宅、教育、医疗等方面提供了支持,保障后院不起火,才能安心工作。社会和学校也给与了荣誉和奖项,提升了工作干劲。不过,章教授也提及,回国会得到许多机会,但也失去了国外的天地,特别对家庭成员来说是一大转折,我个人有中国情结,对家人还是做了思想工作。

上海市侨办副主任、同济大学亚太研究中心主任蔡建国教授表示:上海发展离不开各类海外专才,海归创业创新也离不开国家的发展政策,上海确是海归人员实现“中国梦”的一片热土。对回国人员来说,平常人以平常心做平常事最重要。

https://www.chubun.com/modules/article/view.article.php/c82/142818
会社概要 | 广告募集 | 人员募集 | 隐私保护 | 版权声明
  Copyright © 2003 - 2020中文产业株式会社 版权所有